最难的终场

前些天,琼瑶因丈夫之病,涉及医疗方式问题,家属的不同认知问题等等困扰,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,因为这种事也能随时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,

所以这种事与社会上的每个人,都有关系。


古人说「人生最难是终场」,这句话的确是最真实的。好像我也曾提到过。

人活了一辈子,不管多风光,多精彩,到了落幕时,最难最难,因为自己可能作不了主。


首先作不了主的,是自己如何离开这个世界,如何离开自己这个躯体。

其次作不了主的,是到了医院,在医生和家人的照顾下,那就不知道谁在作主了,总之,多半不是自己。


所以,不管活的时候多伟大,此时此刻,在人生的最后阶段,自己却无能为力。说得赤裸一点,就是只好任人摆布了。


当然,麻烦的不但是自己,也有家人亲友,医护人员,还有社会人群,如果是个名人的话,引起的意见,就更是复杂了。


我曾提到过,有一位百岁老人,中风昏迷,她的大女儿,主张不送医,但作医生的小女儿,认为是病就应该治疗。于是这位百岁老人,在医院受插管治疗,一年后仍不治去世,白白受了一年的医疗罪。在这个事件中,谁受益呢?老人未治好,医院浪费医疗资源,家属辛劳苦恼又花钱。


人有生就有死,最后都要告别这个世界的,传统的中国社会,老人病了,中医把脉开药,如果治疗无效,就是自然死去。现在西方医学发达,医院有各种方法抢救,但「药医不死病」,寿命未尽的人,吃药才有效,如生命到了终点,任人如何抢救也是没有用的。但问题是,无人知道这次的病,是不是人生的终点,不过年近百岁的人,子女就要多加考虑了。


这些问题无法讨论,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,治好病人;亲人儿女的意愿是让有病的长辈仍能活下去,二者的想法都不算错,但是,谁是为病人减少痛苦着想的?


记得南师怀瑾先生,曾对在医院受治疗之苦的老人朋友说:「快走吧!身体已败坏不能用了,快点离开,换个身体再来吧。」


这是佛学的轮回观念,如果自己的愿力要离开躯体,则容易解脱,当然,这要在自己不太昏迷,还能作主时才行。


但一般的现象是,病人怕死,子女家人怕病人死,医生也怕把病人医死,因为中国人认为:「好死不如赖活」,也因为不知道死是什么,所以害怕。


许多年前,八十六岁的行廉姐,突然中风昏迷,医生说,如果七天不醒过来,就成为植物人了。


我立刻打电话给在香港的南老师求教,因为行廉姐在台湾没有直系亲属,她是住在天主教养老院的。南师嘱我打电话给负责的修女,只说「平时听行廉姐常说,不赞成插管维持生命,所以请用减少痛苦的疗法吧。」


修女接受建议,行廉姐一周后返回养老院,不久就过世了,未受插管的折磨。

也有些人则走得非常潇洒,台湾陆军中将刘安祺,曾是南师讲《左传》时的听众,南师常说刘将军智慧很不一般。南师在香港的时候,刘将军在台北,每日前来十方顶楼与我们同打太极拳。有一天,早上九点尚未起床,随从参谋进卧室问候,刘将军说:「我还想再睡一会儿。」


十二时参谋再入室探视,发现刘将军已仙逝了。不拖累人,没有病痛,自自然然走了,那是生命自然的油尽灯熄,多美好的人生句点。


另有一个胡君,曾任老古的会计,他是修净土宗的,患了癌症,拒绝开刀,终日念佛而已,并无痛苦。一日妻子做好饭,喊他起床用餐,他说:「还想再睡一会儿」,两个小时过后去看他,呼吸已停止了。


人生最后得此,真是福气,太难得了。


其实,人也是可以作主的,琼瑶的外祖父袁励桢,就是「预知时至」的,先交代儿子某日要走,离开人世。记得那是一九四○年,我们在成都,琼瑶的母亲接到兄长从上海的来信,说到他们父亲去世的经过。


这位袁太老爷,昔日在哈尔滨作官多年,与倓虚法师结缘很深。


修行人,常能对自己生命有作主的力量,但普通人也是可能的,像美国从前的尼克松总统,就是预立不接受插管维持生命的。


说来说去,最美好的人生,就是健康少病,最后自然离开这个世界,这个目标的达成,其实自己是可能作主的,也就是说,如果你想怎么样的话,就会设法去做,才可能达到目的。

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!

你也可能喜欢

发表评论

插入图片

最新评论

    暂无评论!
联系 联系
13732445000
微信 微信
微信
关注 关注
关注
返回顶部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